產品描述
SNEC第八屆國際儲能技術和裝備及應用展覽會將于2023年11月1-3日,在上海浦東新國際博覽中心召開!
展館:E1-E6, 6只展館
參展面積:8萬平米
參展企業:1000+
參展范圍:
A. 儲能技術及材料:
壓縮空氣儲能、飛輪儲能、抽水蓄能等物理儲能技術及材料(壓縮機、泵、儲罐等);鋰離子電池:各種材料體系動力/儲能鋰離子電池、固態電池及相關電池材料;液流電池:全釩液流電池、鋅液流電池等儲能技術及材料;鉛酸蓄電池、鉛碳電池等儲能技術及材料;鈉硫電池、水性鈉離子電池、新型電池等化學儲能技術及材料;鎳氫電池及相關材料(鎳帶、隔膜、粘結劑、電解液等材料);氫儲能及燃料電池:氫氣生產/供應設備、氫氣儲存設備、加氫站、燃料電池系統及組件、燃料電池相關設備及裝置、測試及分析儀器,燃料電池整車等;儲熱/冷、熔融鹽儲熱;超級電容、超導儲能等;
B. 儲能設備及組件:
IGBT、功率模組;儲能逆變器PCS、儲能電芯及PACK、電池管理系統BMS、能量管理系統EMS;儲能消防設備(電池熱管理、檢測預警、火災防控裝置、電氣火災監控、直流絕緣檢測);儲能集裝箱;配電設備(開關柜、電纜、交直流開關、接觸器、連接器、交直流電表等)、集散控制系統DCS、遠程測控設備RTU、換熱器設備、工業控制器;整體儲能設備(如戶用儲能產品、集成式工商業儲能柜、移動儲能車)
C. 儲能系統及EPC工程:
分布式能源與儲能系統:微電網、用戶側儲能、戶用儲能系統、儲能系統、無電人口地區儲能系統;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:電網側規模化儲能系統、并網逆變器、調峰電站、調頻電站、火電儲能聯合調頻系統;通訊基站儲能;軌道交通儲能能量回收系統;數據中心電源、UPS電源、移動電源等儲能電源
D. 軟件開發及信息通信:
能源網絡運營商、能源網絡開發商、能源數字服務商、信息能源系統集成商、信息能源融合應用開發商、儲能信息網絡軟件開發;物聯網技術、云計算技術、移動互聯網、大數據、多網融合技術、傳輸技術與設備、接入設備、光纖光纜、工業以太網、數據通信與網絡技術及相關產品;
E. 電池資源回收及利用:
電池行業用三廢處理設備、廢舊電池回收處理技術與設備、電池殘值檢測設備;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技術、電池評估系統等。
F. 電池測試與認證:
各類儲能電池測試儀器、設備防護、智能評估診斷技術;安全認證機構等;
G. 電動汽車充換電及配套設備:
充電樁、充電站、充電站配電設備、停車場充電設施及智能監控設備;電動汽車儲充換電站、車電互聯、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;
H. 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、輸配電系統及設備:
光伏系統及組件設備、風電系統及組件設備;并網逆變器、輕型直流設備、運行監控裝置、并網控制系統、柔性輸電設備、特高壓輸電設備、高溫超導設備;高溫超導電纜、配電自動化系統及保護裝置、智能開關設備、變壓器、互感器、智能組件、數字化變電站、變電站綜合自動化、配網自動化裝置;輸配電在線監測、故障診斷及自愈裝置、電能質量監測、諧波治理及無功補償、超導電工技術、各類新型電線電纜、復合材料、安全防護等;
I. 節能及綜合能源服務設備:
工業節能用儲能技術、光伏熱電聯產、燃氣冷熱電聯產、燃氣分布式發電系統、清潔供熱系統、儲能與綜合能源服務
J. 智慧能源建設及配套設備
參展費用
標準展位(豪標,3m x 3m):
A區展位(國內企業):RMB18,800/個 A區展位(外資企業):US$3,900/個
B區展位(國內企業):RMB16,800/個 B區展位(外資企業):US$3,900/個
C區展位(國內企業):RMB14,800/個 C區展位(外資企業):US$3,600/個
基本配置:一張咨詢桌、兩把折椅、一只廢紙簍、一個220V/500W 電源插座、兩個射燈、中英文楣板、展位內鋪地毯。
室內光地(36平方米起租):
A區光地(國內企業):RMB1,880 /M2 A區光地(外資企業):US$390 /M2
B區光地(國內企業):RMB1,680 /M2 B區光地(外資企業):US$390 /M2
C區光地(國內企業):RMB1,480 /M2 C區光地(外資企業):US$360 /M2
歡迎垂詢
SNEC第八屆(2023)國際儲能技術和裝備及應用(上海)大會暨展覽會組委會
楚子涵(展位預訂經理)
◎曹仁賢認為,燃料電池發電度電成本由設備初投資、氫原料和運營成本等構成。隨著技術發展及產業規模化和氫源的多元化,發電效率將進一步提升,系統成本將大幅度降低。建議由價格主管部門根據氫燃料電池的發電成本,盡快厘定上網電價,高于各地成員電價部分,由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給予補貼。
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楊夏
盡快確定燃料電池并網電價形成機制、建議盡快重啟CCER市場,加快落實自愿減排市場建設……在綠電和碳市場備受關注的當下,今年召開期間,代表、陽光電源(SZ300274,股價118.88元,市值1766億元)董事長曹仁賢就上述關注問題提出建議。
曹仁賢認為,燃料電池發電度電成本由設備初投資、氫原料和運營成本等構成。隨著技術發展及產業規模化和氫源的多元化,發電效率將進一步提升,系統成本將大幅度降低。建議由價格主管部門根據氫燃料電池的發電成本,盡快厘定上網電價,高于各地成員電價部分,由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給予補貼。而對于碳市場方面,他建議政府牽頭制定全國及地方碳普惠體系相關管理辦法,加民間碳普惠體系建設,記錄、量化中小微企業及個人參與低碳場景、踐行減排的行為。
燃料電池并網電價要參考成本
自國家“雙碳”目標提出以來,我國可再生能源應用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,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系統占比不斷提高。但由于自身的波動性、間歇性特點,以及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分布與能源消納在空間、時間上的不均衡,可再生能源的長期發展受到了一些制約。
代表、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認為,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進程中,電能與氫能可共同作為綠色能源的終端形態,電氫、氫電耦合是未來能源創新發展的一種路徑。氫儲能具有大規模、長周期、清潔低碳、便于存放的優勢,可實現與電能的相互轉換,對可再生能源消納、灰氫綜合利用、電力系統穩定、移動電源供電以及分布式能源發電都具有重要作用。以氫為燃料的燃料電池具有無污染、無噪音、無排放等優點,可以將氫能轉化為電能輸入電網,也可以作為用戶的自備微型電廠。由此可見,燃料電池發電將對我國深度脫碳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“目前燃料電池并網發電的技術還不成熟,政策尚未出臺,燃料電池發電與可再生能源發電、以及傳統煤電上網發電存在較大差異,當前技術主要用于車輛等移動場合。現有的新能源并網發電政策也不適用于燃料電池發電。”曹仁賢指出了目前燃料電池并網發電尚存問題,他對此提出三點建議。
一是要盡快制定燃料電池并網發電管理制度。他認為我國燃料電池發電產業處于發展初期,政策端多集中在交通領域的應用,對發電并網領域關注較少。目前燃料電池發電僅以個別示范方式運行,缺少商業化應用。建議盡快制定燃料電池并網發電管理制度。借鑒早期扶持風、光發電的成功經驗,逐步建立相關制度流程、標準規范,提前出臺相應政策,激發產業潛能。
其次是盡快確定燃料電池并網電價形成機制。燃料電池發電度電成本由設備初投資、氫原料和運營成本等構成。隨著技術發展及產業規模化和氫源的多元化,發電效率將進一步提升,系統成本將大幅度降低。建議由價格主管部門根據氫燃料電池的發電成本,盡快厘定上網電價,高于各地成員電價部分,由國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給予補貼。具體政策可參照目前光熱發電的政策,實行項目總量控制,并逐步擴大規模,逐步降低補貼強度。
最后是完善燃料電池熱電聯供鼓勵政策。
燃料電池發電過程中伴隨大量熱能產生,熱電聯供系統可以回收部分熱能,進而大幅度提高系統效率。《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(2021-2035年)》提出要因地制宜布局氫燃料電池分布式熱電聯供設施,部分地方政府規劃也提及積極推進氫燃料電池熱電聯供項目的發展。但現行政策仍較粗略,多側重于產業規模及技術的發展方向,缺乏對產業落地的細致指導。建議盡快完善關于燃料電池熱電聯供的扶持政策,鼓勵燃料電池發電項目積極配套熱電聯供系統,提高系統效率和經濟性。
開放機構及個人進入碳市場
對于碳市場,曹仁賢則建議擴大碳市場覆蓋范圍,鼓勵民間自愿交易。
“截至目前,全國碳市場總體運行平穩,但也存在一些問題:非臨近履約期交易清淡,市場活躍度較低;石化、鋼鐵、有色、造紙、化工、建材等工業領域暫未被納入全國碳市場,大量的企業和排放未被納入履約考核;中國核自愿減排量(CCER)市場暫未重啟,CCER存量不足;民間市場主體缺乏參與碳市場自愿交易的途徑,且可參與交易的品種、交易和管理制度不明確等。”曹仁賢認為,碳市場的覆蓋范圍、以及先后順序是碳市場建設的關鍵要素,市場主體交易的活躍度是碳市場能否發揮減排效果和作用的關鍵,這對防止碳泄漏,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,實現公平減排,較終實現“雙碳”目標意義重大。
他建議“十四五”期間將更多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。目前,我國碳市場已納入發電行業,覆蓋全國碳排放量約45%,但還有大量高耗能未被納入。建議盡早將水泥、鋼鐵和電解鋁等高能耗納入全國碳市場,并盡快明確其納入的時間節點及碳配額分配原則。
其次建議完善并豐富全國碳市場的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。碳交易產品和交易方式的多樣化有利于提升市場活躍度,進而加快全國碳市場的市場化進程。最后則是建議全國碳市場設置碳配額有償分配比例,收入用于支持欠發達地區節能減排項目。逐步引入碳配額通過方式發放的機制,提升碳配額有償分配的比例,所獲收益用于環境保護、低碳投資和幫扶欠發達地區的節能減排項目。
在積極鼓勵民間市場主體自愿交易方面,他主要建議鼓勵民間市場主體參與碳市場。開放非控排企業、機構及個人進入碳市場,并降低其入市門檻,通過市場化機制增強碳市場的覆蓋面和活躍度。同時建議盡快重啟CCER市場,加快落實自愿減排市場建設。根據不同類別新能源項目的市場存量,項目開發的額外性,甄選出一批符合碳市場交易需求、能穩定推進碳市場有序發展的自愿減排項目。
最后,他建議政府牽頭制定全國及地方碳普惠體系相關管理辦法,加民間碳普惠體系建設,記錄、量化中小微企業及個人參與低碳場景、踐行減排的行為。企業和個人可通過碳普惠機制獲得官方認可的碳減排量,能自由進入碳市場實現碳減排量的交易變現,或通過政策支持、商業獎勵等消納渠道實現其價值,推動社會形成全面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。
手機網站
地址:上海市 崇明縣 向化鎮阜康路68號2號樓308室(上海永冠經濟開發區)
聯系人:汪經理先生
微信帳號: